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
上海市龙漕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家庭心理教育讲座
主讲人:张新花
沟通教育中的心理学
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减少亲子双方不必要的矛盾,更可以有效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还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成长做出正确的引导。
一、与孩子沟通的基本原则
1、用“爱”去读孩子的各种行为—关爱原则
了解孩子,就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感觉,同时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感觉,这样才能顺利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2、控制坏情绪---情绪和教育分开原则
3、不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遵重原则
“强调孩子错误行为”的沟通方式并不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一种很好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它并不是责骂、批评孩子,也不是向孩子暗示,是你令我很不愉快,而是我觉得很不愉快。
步骤一:客观地描述孩子的行为本身,而不是指责他们。衣服乱扔在沙发上。
步骤二:客观地描述自己情绪的变化,而不是强调是孩子或孩子的行为让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我觉得不舒服。
步骤三:客观地陈述后果,而不是追究孩子的责任。例如,我希望看到整洁的客厅。
4、放弃长篇大论的说教---简短原则
二、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在生活中,家长每时每刻都需要孩子的合作,只有孩子肯合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会生效。
1、情绪优先处理原则
情绪仅仅是一个人的主观感觉,并没有对与错之分的。负面情绪是教育的最大障碍,要想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首先要消灭对方的负面情绪,认同孩子的情绪,是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前提。
做家长的不能带着负面情绪教育孩子,更不能被孩子的负面情绪所感染。
2、把沟通的音调降低---低声效应
低声效应的神奇原因:可保持理智,可集中注意力,可表明郑重的态度,引起孩子的重视,容易形成“促膝谈心”的氛围。
3、为教育增添“润滑剂”----幽默效应
第一,幽默的语言能消除孩子紧张的情绪,化解孩子的“防御”心理,使孩子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从而更乐于听取家长的教诲。
第二,幽默能调节亲子之间紧张沉闷的关系,有利于彼此在欢笑的情绪中交流。
4、不要让孩子对你的语言失望---拒绝“可是效应”
先给了希望,又让失望,这种滋味是很痛苦的。要变“可是,,,,,”转化为“如果,,,,我会很赞成”。
三、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的四个细节
在教育孩子时,根据教育目的不同,要不断变化自己的位置。
1、在唠家常中与孩子沟通---调味品效应
▲家长可利用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事的机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最近正在关注些什么。
▲可以利用陪孩子一起散步的机会,告诉孩子你的一些想法,让孩子更了解你。
▲可以利用睡前的几分钟,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爱他们,,,
2、倾听孩子的诉说----心灵减压效应
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后,不要压制它们,而是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把这种情绪宣泄出来,使其心灵恢复平静。在心理学上,这叫做“净化作用”,也是为孩子心灵减压的一种手段,因此也称之为“心灵减压效应”。
3、以快乐的基调结束谈话---近因效应
在一组信息中,人们对位于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信息,比中间部分的记忆要牢固,前者叫“首因效应”,后者叫“近因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会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最后几句话往往会决定整个谈话的调子。
4、用正确的语言与孩子沟通---瀑布心理效应
家长的以下几种语言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危害性:
★ 威胁、恐吓:你再不听话,就把你,,,
★ 不耐烦: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总是,,,
★ 对比:你看人家***,就不像你这样,比你强多了,,,
明智的家长从来不拿孩子与别人作比较,而是鼓励孩子发挥优点,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孩子的不足,并想办法引导孩子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与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细节艺术。为了保证孩子脆弱的心灵不会受伤害,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教育细节上,家长都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这才是家长顺利与孩子沟通的前提。
四、鼓励与禁止的艺术
强化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家长通过鼓励与禁止,可以使孩子的好行为越来越多,坏行为越来越少。但是泛泛的鼓励会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科学的鼓励应该是:把孩子的好行为复述一遍,并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1、用鼓励成就孩子的自信---手套效应
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更加优秀的渴望,家长的鼓励与认同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发潜能的主要途径。当孩子失去信心时,家长要引导他们回忆以前所取得的成绩,可以重建信心。
2、每一个孩子都值得鼓励---重视努力与进步原则
即使孩子没有取得成功,或者只是取得了很小的进步,我们也要鼓励他们的努力与进步。这样才不会轻易出言伤害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3、批评和惩罚要尽量少用---厚脸皮定律
因得不到尊重而引起羞耻感降低的现象,称为“厚脸皮定律”。
4、批评的技巧----反弹琵琶效应
在心理学中,人们把原本要批评的过错不给予直接批评,而是充分肯定或表扬其长处,使犯错者自我反省,进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现象,称为反弹琵琶效应。
5、将批评变得“可口”----三明治效应
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称为“三明治效应”。在此效应中,第一层总是认同、赏识、肯定等积极的方面,中间一层夹着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总是鼓励、希望、信任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