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
如何正确预防艾滋病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青少年艾滋病现状
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
2014 年我国报告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 艾滋病病人10.4万例,其中性传播比例超过90%。平均每小时新发现12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 艾滋病病人。
2008—2014年,报告青年学生感染者人数占全部青年人群感染者人数的比例由5.77%上升到16.58%。
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呈显著上升趋势,新发现的学生感染者和病人以性传播为主,特别是同性性传播。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其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
因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的孤儿身心发育会受到影响,还将增加社会的负担。
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艾滋病虽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爱自身、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乱性。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3.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4.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5.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6.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7.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8.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告诫自己要洁身自好,深刻意识到艾滋病的严重危害性和不可治愈性,并决心共同肩负起反艾滋病毒传播,善待艾滋病患者的责任。同时也要学会用科学的方式预防艾滋病,拒艾滋病毒于“千里之外”,遏制病毒的传播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社会环境,为构建我们和谐的社会献力。